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台灣TS標章/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

從事設備安全檢測驗證的輔導機構,擁有經驗豐富的機械安全輔導工程師,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驗證公司合作。

服務範圍包含各項產業機械、工業電控系統、鞋廠自動化設備、半導體設備及光電廠設備…等產品。

透過我們的服務,協助客戶滿足各國安規的需求,進而提升產品的安全性及競爭力,將產品行銷至國際。

博翔科技有限公司在各大經濟體系的安全認證規範已擁有了十餘年的經驗與經歷,瞭解著安全技術與設計在認證過程的困難點

藉此Protect & Safe 秉著提供更方便更完善的認證與產品給您,

並提供CE認證、TS認證、MD認證、LVD認證、EMC認證、UL認證、NRTL認證、SEMI認證、CB認證、PSE認證、CCC認證、ASME認證、CNS認證、NFPA認證、510K認證等服務,邀請您一起邁向世界的安全技術頂端

博翔團隊核心成員出身法人中心,相較國內其他安全檢測驗證同業,博翔的強項在於成員經驗豐富,輔導過相當多的成功案例,及能為客戶提供從產品查驗、測試、驗貨與取得國外安全認證的一條龍式全方位解決方案

甚至該公司已自行開發出安全護罩、安全模組多項安全元件,期能協助客戶在兼顧「品質、安全、交期與成本」等考量下,提升其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並且擁有最完善的設備整改服務,以符合國際標準,保證出口!

可採用標準: 2006/42/EC, EN ISO 10218-1, EN ISO 10218-2, EN ISO 11161-1, EN ISO 12100, EN ISO 13849-1, EN 12622, EN 60204-1, EN ISO 13857, EN ISO 13855, EN ISO 13851,SEMI S2, SEMI S10, SEMI S8, SEMI S22, SEMI S14, SEMI S17, SEMI S28, SEMI S26等

請立即點擊上方圖片了解更多細節吧!

RFRTGE1515VRFEVE15EVEF

 

內容簡介

做為準執政黨 民進黨如何面對兩岸未來?
蔡英文 準備好了嗎?

  想要瞭解民進黨內最新兩岸思維 不可不讀的一本書!
  第一本系統而多元呈現民進黨兩岸觀點的專著﹗


  《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一書大部份的受訪者與撰稿者都判斷,國民黨在2016年不敢再打兩岸牌與經濟牌;就算國民黨再打這兩張牌,也不靈,對民進黨沒有太大殺傷力,甚至可能是民進黨的優勢。不過,部份人士認為兩岸關係仍是國民黨的強項,只是國民黨的優勢已經大幅衰退,而民進黨應該去除「逢中必反」的民眾印象,邁向執政的最後一哩路。

  書中強調:

  ※在「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的兩岸現狀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
  ※民進黨應該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極大化民進黨的社會支持度與國內共識。
  ※採取務實立場與降低兩岸風險,不要觸碰法理台獨,讓台灣經濟得以發展。

  民進黨是個「派系共治」的政黨,籌劃《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一書時,兩位主編儘量考慮到呈現民進黨不同派系的觀點,邀集了民進黨內目前各派系及重要智庫菁英,以訪談或撰稿方式,各自陳述對兩岸政策與未來發展的觀點和建言,而藉由這些來自民進黨內各方菁英的想法,讀者就民進黨內的兩岸觀點得以獲知一個及時且多元的內容,探討民進黨面對2016年總統大選的兩岸政策思維與可能的轉型。

  《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書中每篇文章都是當事者「個人觀點論述」,也可說是「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政策論述」,這樣的「論述」既是「民進黨菁英」各自的「一家之言」,也可說是「民進黨菁英」的「集體自我表述」。2016大選即將來臨,不論關心政局的台灣人民、企業、台商,甚至是北京當局或美國政府,本書是瞭解民進黨兩岸最新思維的重要參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一書邀請的訪談者或撰稿者當中包括民進黨目前比較活躍的幾個派系的代表性人士,如小英系的羅致政;新潮流系的洪奇昌、林濁水與蔡其昌;美麗島系的郭正亮;謝長廷系的謝長廷與姚文智;台灣智庫系的林佳龍、陳博志與鄭麗君等等。參與的立法委員則包括有高志鵬與邱志偉。此外,還有多位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政務官或黨部主管,當中有陸委會主委的陳明通與副主委童振源、前外交部研考會主委與副主委的顏建發與劉世忠、前陳水扁總統辨公室主任陳淞山、前國安會諮詢委員翁明賢、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的顏建發與董立文。最後,還加入台灣選舉專家的未來事件交易所執行長洪耀南等人。

主編者簡介

童振源


  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預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與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曾於2006年9月至2008年5月擔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著有《全球化下的兩岸經濟關係》、《東亞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戰略》、《台灣的中國戰略:從扈從到平衡》、《台灣經濟關鍵下一步:兩岸經濟整合的趨勢與挑戰》、《台灣未來關鍵下一步:透視2016選前兩岸關係發展與政策》等專書。

李曉莊

  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在香港從事媒體工作20多年,專責兩岸政治新聞,曾出版《兩岸關系與美國因素》、《董建華傳》等多本著作。現任香港永兆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中觀出版社社長、《台商》月刊社長兼總編輯、香港中觀研究所秘書長及《台企聯通訊》主編等職。



各抒己見只是樹  觀點聚匯變成林

    
  《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一書從規劃到組稿再到成書,前後約半年多時間,加上遇到「九合一選舉」、元旦春節放假以及組稿、預約採訪需時等,算是「倉促」完成。以下便說明《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一書的構想。

  自2000年到2008年,再到2014年11月29日「九合一選舉」,台灣歷經國、民兩黨輪流執政,兩個政黨都體嘗到了「選票冷暖」。面對2016年的台灣大選,民進黨有機會再度執政嗎?倘若民進黨2016年能重新執政,民進黨能處理好與北京的關係嗎?民進黨一直期待的「民共交流」場景能出現嗎?

  儘管民進黨已多次調整大陸政策,但是民進黨的整體大陸政策在國際大環境和兩岸關系新形勢下正面臨新的考驗,特別在2016年大選即將到來時,民進黨的大陸政策會備受檢驗。我們策劃出版《民進黨與兩岸未來》一書,便是希望剖析民進黨面對2016年總統大選的兩岸政策思維與可能的轉型。

  《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都是「個人觀點論述」,不管是學者,還是前任政務官,乃至現任地方首長或民意代表,他們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就他們理解的「民進黨與兩岸未來」進行闡釋。這無疑反應了民進黨不同領域精英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和「定位」。不管是他們自己書寫的文章,還是我們採訪的稿件,都是當事人觀點「原汁原味」呈現。

  民進黨是個「派系共治」的政黨,我們在組稿時,儘量考慮到民進黨不同派系的觀點。《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包括了民進黨目前比較活躍的幾個派系的觀點,如小英系的羅致政;新潮流系的洪奇昌、林濁水與蔡其昌;美麗島系的郭正亮;謝長廷系的謝長廷與姚文智;台灣智庫系的林佳龍、陳博志與鄭麗君等等。

  此外,幾位立法委員也呈現一方看法,包括高志鵬與邱志偉。還有很多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政務官或黨部主管,包括陸委會主委的陳明通與副主委童振源、前外交部研設會主委與副主委的顏建發與劉世忠、前陳水扁總統辨公室主任陳淞山、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的顏建發與董立文。最後,還有台灣選舉專家的未來事件交易所執行長洪耀南。

    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對他們或許有「各說各話」的感覺,他們每個人的觀點也確實有所不同,這恰恰就是民進黨「觀點多元」的體現。「觀點多元」是民進黨的常態,也是「民進黨之所以為民進黨」的重要基礎,讀者可從「多元觀點」中進一步加深對民進黨的瞭解和認識。因為「多元」之中包含著「不變」和「基本共識」。

  既然把書名稱之為《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就一定要體現民進黨精英們對「民進黨與兩岸未來」的深刻剖析,相信讀者在閱讀每篇文章時,對作者的用心論述都會有深刻認識。其實,民進黨政治人物乃至學者,對兩岸關係的論述已有很多,但是,像本書這樣系統而全面的論述專著應該是第一本。本書對讀者全貌瞭解民進黨精英的「兩岸政策」思維絕對是必讀的參考書。當然,我們也希望這是拋磚引玉,讓更多認同或不認同本書觀點的讀者有「進一步討論」的機會。

  我們相信,對本書感興趣的讀者,基本上都會密切關注兩岸關係發展,《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一書,不管從台灣、美國、大陸「大三角」的角度,還是從民進黨、國民黨、共產黨「小三角」的角度,這些論述都具有一定參考價值。本書集合的各種觀點,除了體現當事人的「立場與觀點」外,相信也體現了他們周邊人群的一些「共識」。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本書缺少民進黨現任黨主席,也是民進黨2016年大選候選人蔡英文的專訪或者她自己撰寫的文字,這正是本書所遺憾的地方。為了讓讀者能在2016年選前儘早瞭解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論述,本書選擇在2015年4月份出版。因此,本書未能有充足時間等到蔡主席關於兩岸關係完整論述出台,只能彙整幾篇蔡主席的主要兩岸政策發言讓讀者參考。

  既然《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闡釋的重點是「民進黨與兩岸未來」,讀者在閱讀此書時也一定會對「民進黨精英的兩岸政策論述」對「兩岸未來」的影響「各自解讀」。由於本書只是「民進黨精英的兩岸政策論述」,這樣的「論述」既是「民進黨精英」的「一家之言」,同時也是「民進黨精英」的「集體自我表述」,這種表述相信對讀者、對北京、對兩岸關係發展都具有參考價值。

  《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一書雖非民進黨的大陸政策,但民進黨的大陸政策難以擺脫這些菁英的「觀點」和「影響」。故此,大家在閱讀本書每個觀點「之樹」時,也希望能看到全書背後的「森林」。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62526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謝長廷:用《中華民國憲法》,凝聚60%以上的台灣共識

距離2016年總統大選,只剩下1年,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提出,民進黨應該對兩岸政治和經濟舉辦黨內大辯論,釐清具體政策的走向。他認為,民進黨先前提出的「台灣共識」,如不等於民進黨共識,那就應包含國民黨的部分主張。就制度而言,應該是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該憲法是現狀,依此現狀凝聚60%以上的共識,才有後盾和中國大陸進行談判。以下為訪談內容:

2014年的「九合一」大選,民進黨大勝,國民黨大敗,外界很多人把其解讀為,這是台灣社會對馬政府中國政策的不信任投票。但事實未必如此。因為地方選舉是選民對地方縣市長政績的偏好,以及和馬英九總統個人聲望有關,另外一部份,也有是馬英九太過傾中,影響台灣經濟的因素。但我不會解讀成,這等於是馬政府兩岸政策的失敗。

當然,也有人認為,民進黨重新站起後,中共就必須正視民進黨的存在,而讓中共調整兩岸政策、美國會尊重台灣的民主選擇。也許某個程度是如此,但我們必須要很謹慎解讀。

首先,台灣人民希望把自己權利和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這就是民主的深化。2016年的總統大選和2014年九合一大選不同,台灣的安全、兩岸問題將成為重要爭議的政策之一。

其次,民進黨要了解自己兩岸政策和國民黨兩岸政策的對比。根據歷次民意調查,包括民進黨自己調查,民眾對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滿意度仍高於民進黨:國民黨的約35.0%,民進黨的約27.3%(2013年11月民進黨調查)。這意味著,國民兩大黨的兩岸政策都沒有超過半數支持,且民進黨的還低於國民黨的。

民進黨內有一部分人解釋,太陽花學運的年輕人大多贊成「台灣獨立」。但這種解讀並非很全面。台灣年輕人不願意讓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台灣,不表示他們支持傳統的台獨主張,或支持台獨團體。我們不能單看民調稱「台灣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就等於贊成台灣獨立有多少支持度,必須對「台灣獨立」加以定義。

此外,美國和中國有很複雜競爭和合作關係。在競合之間,台灣也必須關注自己有多少籌碼和利益。美國前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就提過,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美國會關注自己在其中的利益,仍會公開發言,值得我們審慎觀察。
 

 

 

 

每經評論員 宗旭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學生學習受到了很大影響。隨著疫情在全球擴散,受影響的學生越來越多。據3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39個國家和地區的4.21億個孩子和年輕人讀書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其中,學前到高中為3.545億人,高等教育為6688萬人。 由於學校停課,在線課堂成為學生學習唯一且必需的選項。因此,不管是直接提供在線教育服務的企業,還是為在線教育提供技術服務的公司,股價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就連原本面向企業使用的移動辦公平臺釘釘、企業微信,都因成為上課直播工具而成功「出圈」,受到全民關注。最新消息顯示,聯合國開始向全球小學生推薦使用釘釘。 在線教育的優勢不言而喻,方面快捷,讓更多的學生能享受到優秀師資,實現教育平權。但在疫情之下,在線教育是一種應急的權宜之計,在推行的過程中,也暴露了不少問題。除了一些偏遠地區無網絡、家長或學生不會使用軟體等非普遍問題,這種模式最核心的「痛點」是無法解決自律問題,學生學習效率很低。 需要明確的是,網絡使知識的傳播更高效。當學習從線下搬到線上,學習方式發生了改變: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這是教育中不斷強調的一點,但借著螢幕和網線,對學習者的主動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恐怕談不上。玩遊戲、刷短視頻……一不留神,時間就過去了一個小時,但卻無法靜下心來看10分鐘的書。 必須要承認的一點是,這些產品在設計的時候找準了人的「爽點」,比如,把握住短視頻的最佳時長,給用戶設定了一個明確的目標,最關鍵的是,能及時給出正向反饋,讓用戶「爽」。 但學習不是。當人們進入一個新領域、學習一項新技能的時候,往往需要重複而枯燥的練習,特別是想要成為某領域的頂級專家,刻意訓練更是必不可少,這個過程無法在短時間內給學習者一個積極的反饋。 自律變成了關鍵。缺乏自律怎麼辦?線下教育給出了一個辦法:用制度、氛圍、儀式感共同打造一套「他律」系統,用他律代替自律,進而實現高效學習的目的。這是線下教育機構、學校仍然是當下絕對主流的原因。 在線教育的雛形很早就出現了,比如國內的101網校,於1996年成立,距今已經超過20年。多年來,在線教育一直不溫不火,仍然以自律性好、學習目的強的成人為主。艾瑞數據顯示,2018年高等學歷教育及職業培訓占整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的80%。雖然受疫情特殊原因影響,在線教育受到大家追捧,但是,想要憑藉這次疫情就撼動傳統教育的地位,顯然不太現實。 對於在線教育的未來,筆者期待能夠出現更多的模式和技術,去解決自律性這一問題。 筆者發現,經過多年經驗的累積以及新技術出現,近兩年,在線教育也在嘗試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雙師課堂等新模式。 以成都七中遠程教育雙師課堂為例:在線上,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優秀老師講授的課程;在線下,保持面授(課堂)的學習形式,線下老師負責答疑解惑、課堂紀律、學習反饋、課程複習、查漏補缺等工作。 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的運用能夠及時獲知學生的學習情況,並針對性地給學生進行指導、答疑。AR配合綠幕技術,使課堂場景不再局限於黑板幕布,也讓雙師課堂變得更為有趣。 每日經濟新聞

 

RFRTGE1515VRFEVE15E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5ndkPM2.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71085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嘉義臥式冷鍛肘節沖床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彰化冷凍餅乾製造機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彰化CNC雕刻機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高雄珪藻土過濾機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
推薦CE認證顧問公司 員林鑽床用零件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醫療呼吸器台中CE認證測試單位 桃園格花摺布景機械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醫療口罩面罩台中CE認證測試單位 新竹魯氏真空泵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推薦美國FCC認證等諮詢輔導取證的檢驗公司 新竹鑽孔機或搪孔機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dde2vxs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